国家公务员行测试题及答案如下:,,1. 题目: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提出“致良知”、“知行合一”等主张,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实践性。该思想家是?, - 答案:王阳明,,2. 题目:中国古代某位诗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,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,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。该诗人是?, - 答案:杜甫,,3. 题目:某国领导人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。该领导人是?,
本文目录导读:
言语理解与表达
1、阅读理解
题目: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问题。
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,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,它始于隋朝,成熟于唐朝,兴盛于宋朝,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,科举考试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,其中乡试是地方考试,会试是中央考试,殿试是皇帝亲自监考的最高级考试,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义、史论、诗词歌赋等,其中经义是核心,要求考生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。
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,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它不仅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,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,通过科举考试,许多有才能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,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、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始于哪个朝代?
2、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?
3、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久?
4、科举考试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?
答案:
1、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始于隋朝。
2、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义、史论、诗词歌赋等,其中经义是核心。
3、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。
4、科举考试不仅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,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,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2、填空题
题目: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中,______是地方考试,______是中央考试,______是皇帝亲自监考的最高级考试。
答案: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数量关系
1、数字推理
题目:观察下列数字序列,找出其中的规律,并填写下一个数字。
1, 2, 4, 7, 11, _______
答案:15。
2、数学运算
题目: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,宽是3厘米,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?
答案:24平方厘米。
判断推理
1、逻辑推理
题目:一个古代画家画了一幅画,画中有两个人物,一个是男人,一个是女人,男人穿着古代战袍,手持长矛;女人穿着古代长裙,手持团扇,画家的意图是什么?
答案:画家的意图可能是表现古代战争或狩猎的场景,男人代表战士或猎人,女人则代表家庭或和平的象征。